细“治”入微:社区治理的“北安创新”
北安青年说、新都微视频、物业红色驿站……连日来,记者在北安街道采访发现,这里以不同形式展开的社区“微治理”活动既红火,又接地气。由于众多居民参与其中,所以大家都成了社区治理的主人,到处充满了和美的氛围,随处可见一幅幅和谐的画面。
今年以来,北安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从细微处入手,从解决人民群众身边小事开始,理顺一个“微”机制,搭建一个“微”平台,做好贴心“微”服务,用“微治理”推动基层社区治理创新,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效能。
创新党的理论宣讲“声”入人心
一块树荫,几个板凳,听着宣讲员用白话方言进行理论宣讲,现场居民积极互动,不时传来阵阵掌声,长直院自然村的“板凳宣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庄创新形式讲党课,居民在哪里,我们就把‘小板凳'宣讲小课堂设在哪里。”长直院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何世宝说。北安街道以“侃白话”“拉家常”的方式宣讲,从往日会议室里“排排坐”的宣讲方式,变成了更接地气的板凳唠家常,实现了由居民“跑腿”听讲座向党员入户“拉家常”模式的转变。如今,这种新的宣讲方式正成为北安街道村庄宣讲的常态。
依托24处文明实践家庭站,北安街道以“家庭站”+“微宣讲”的模式,将移风易俗、美德健康、全环境立德树人、家风家教、理论宣讲等工作纳入其中。自2021年7月份,首批文明实践家庭站成立以来,北安街道组织开展各类家庭站宣讲活动110多场次,受众2800余人。
“新都微视”社区治理“好帮手”
这些天,由新都社区的几位大妈大叔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新都微视”系列短视频,在朋友圈走红。身兼导演、编剧、演员的吴瑞芹,是社区里的一名党员,更是社区里的热心人,她已经被多位邻居“催更”。经常有邻居向她打听:最新一期“新都微视”什么时候发?
“新都微视”讲述的都是发生在居民身边的故事。吴瑞芹介绍,最早开始拍短视频是2020年社区工作需要,“就像演小品那样,我们就是本色出演,说的都是即墨方言,用自己家的道具。”吴瑞芹说。她设计了一段接地气的情景短剧,一经推送,宣传效果比想象中还要好,新都社区的相关工作开展十分顺利,视频也在全区范围内被推广转发。这一偶然之举,成为我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项创新。
新都社区党委书记王萌说:“居民素质的提升和理念的进步是‘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过程,只靠社区党员和工作人员不现实,以短视频这一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既寓教于乐,也更容易被接受。”
2020年3月,首期“新都微视”上线,北安街道创新情景剧微宣讲新方式,累计拍摄了文明养犬、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国防教育等74期宣讲情景剧,“方言土语”的表达、生活化的内容,拉近了邻里关系,更传递了主流价值。随着“新都微视”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不少社区居民加入,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会”、社区治理的“好帮手”。
“多元共治”激发基层活力
居民生活中少不了铁勺碰锅沿儿的家长里短,提起“新都大妈”就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新都大妈”都有一副热心肠,居民们遇到事,甭管事大事小,都愿意找她们。2020年9月,新都社区党委挖掘整合社区的“巾帼力量”,建立了山东省首家楼宇妇联——太和城幸福楼宇妇联,吴瑞芹被推选为妇联主席。“新都大妈”服务队也成立了,成了调解邻里纠纷的主力。目前,新都社区9个小区均成立了幸福楼宇妇联,共有63位“新都大妈”活跃在居民中间,调解家庭矛盾、化解邻里纠纷、宣讲文明新风。
今年5月底,有一位腿部骨折的老人在社区群里求助:哪位邻居有闲置的轮椅可以借用两个月?6月中旬,一个便民服务区搭建起来:轮椅、急救箱、梯子、扳手、锤子……小区物业红色驿站的一角被挤得满满当当。这些工具都是居民自愿贡献出来的,大家共享使用。
社区很小,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社区也很大,就以新都社区来说,辖10个小区,有6270户居民。社区居民多,意味着群众诉求更多元,社区治理需要更多元的解法。新都社区党委用创新基层治理这根“针”,穿起上上下下千万条“线”。
“马扎议政”为居民研究解决一件件烦心事。
“新都微视”聚焦新都社区居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