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即墨信息港 > 即墨乡镇 > 金口镇

即墨区金口镇蓝莓迎来丰收季 年产值近200万元

发布:2024/6/25 14:16:20  来源:即墨信息港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即墨区金口镇蓝莓迎来丰收季 年产值近200万元采摘期持续至7月下旬

盛夏时节,正值蓝莓盛果期,即墨区金口镇蓝莓迎来收获季。这里近60亩蓝莓迎来丰产期,亩产超1800斤,平均每斤20元,每亩收入3万多元。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金口镇东演堤村的即墨区唐氏神农家庭农场,只见农民正忙着采摘、分拣、装运果实,供应各地市场。

近60亩蓝莓迎来丰产期

日前,在即墨区唐氏神农家庭农场的蓝莓基地,一株株蓝莓树上挂满一串串形态饱满的鲜果,如一颗颗蓝宝石般点缀在青枝绿叶间,果实上挂满白霜,生机勃勃,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诱人。农民们在蓝莓基地里来回穿梭,忙着采摘、分拣、装运。进入6月,这些蓝莓果实陆续成熟,目前第一茬采摘已近尾声。农场负责人唐竹香介绍,蓝莓种植在即墨区属于新鲜事物,相比于传统作物种植,收益更加可观。唐氏神农家庭农场占地近60亩,2019年引进蓝莓种植,由于管理得当,选种优良,从5月底开始,基地里三个品种近两万棵蓝莓分批成熟上市。

“进入丰产期后,预计大树每株可产蓝莓5斤,中小树每株可产蓝莓3—4斤。每亩种植蓝莓50到400棵,亩产量可达1800多斤,按照平均每斤价格20元来计算,每亩蓝莓产值在3万元以上。”唐竹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种植的蓝莓上市后就获得了很好的收益,通过零售、批发、采摘等方式,小小的蓝莓果快速走入市场,年产值近200万元。

退休后二次创业

“2019年,从村民手里流转过来60亩土地,经过改良土壤后进行蓝莓种植。”退休前,唐竹香一直从事水产生意。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一位朋友说起蓝莓种植前景,唐竹香便有些心动。朋友的一句“全力支持”,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头脑一热,圈了60亩地。”就这样,退休后的唐竹香和丈夫从青岛市区搬到了即墨区金口镇,开启了她的“蓝莓梦”,一眨眼就是五年。

蓝莓好吃树难栽,素有水果“皇后”之称的蓝莓,对种植条件有着较高要求。对从前毫无种植经验的唐竹香夫妇来说,种植蓝莓更是难上加难。蓝莓苗喜爱酸性土壤,对土壤环境要求严格,且挂果期需要一到两年。唐竹香算了一笔账,从投入到收获,至少需要三年时间,且果品还不知道如何,就在唐竹香要打“退堂鼓”的时候,丈夫的多次鼓励让她选择了坚持,“就当是找了个养老的地方。”对土壤要求严格,那就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引进草炭土,用酵素和经过高温杀菌的有机菌肥;对肥料要求严格,那就每10天追施一次有机肥料;对环境要求严格,那就定时人工除草……一揽子操作下,土壤数据、酸碱度达到蓝莓种植条件。

蓝莓种上了,唐竹香又发现,蓝莓的管理难度并不低。为让这一南方水果在即墨安家,唐竹香在种植基地安装了“智能通风温控”设备,显示温湿度、光照等数据;苗株盆与盆之间管道相连,水肥通过管道滴进盆里,实现精准控制。利用自动化、智能化的种植管理技术,保证蓝莓品质。工作人员可通过手机自动化处理施肥、浇水频率,控制温度。因蓝莓叶属酸,所以不招病虫害,管理过程中不需用药。“目前基地水肥一体、土壤监测、温湿度监控等方面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全覆盖,通风、滴灌等都能用手机遥控完成,2到3个人就可以轻松照料一棚的蓝莓。”唐竹香告诉记者。一颗颗在“酵素+有机菌肥+堆肥+优良环境”中自然成熟的蓝莓,因果味十足且甘甜、富含胶质,深受游客的喜爱。

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采摘蓝莓时,找到颜色完全变成蓝紫色的,三个手指轻轻捏住摘下,再轻轻放进果篮。”唐竹香小心翼翼采摘下一颗蓝莓,“这样就能避免破坏蓝莓表面的果霜”。说着她将表面结着白色果霜的蓝莓果子掰开,只见蓝莓果肉呈绿色,浆汁饱满,果肉弹性十足。“去年,我们一亩蓝莓使用了3到4吨的有机肥,加上今年雨水好、温差大,蓝莓的品质也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唐竹香介绍,为了保证品质,她一直将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内。“目前园内的‘杜克'‘蓝丰'‘莱克西'三个品种,采摘期从5月底持续到7月中旬,大棚蓝莓第一茬5月27日左右开始收获,大约一周后,露天蓝莓也迎来丰收。”唐竹香介绍,今年露天蓝莓收获期比往年早了大约一周,从6月7日开始,采摘期将持续到7月20日左右。每年根据节气,一般开始采摘第三茬蓝莓的时候,园内将开放采摘体验。

每年采摘季,游客们拎着小袋子,吹着和暖的微风,穿梭在基地内,随摘随吃,层次丰富的果香与味蕾相互碰撞,令人口舌生津、唇齿留香。每年,不少市民专程从市区赶来,体验动手采摘的乐趣。唐竹香在自己经营农场之余,还帮助乡亲邻里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种植基地里雇佣了三四十名当地村民对种植园进行日常打理和采摘,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每天来蓝莓园打理打理,不用出村就能赚钱,还不耽误照顾家庭,日子越过越好。”村民老张说,闲暇之余到基地务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农业发展除了打破传统农作物种植模式,还要积极探索经济价值更高、管理更便利,且收益更具持续性的经济作物,实现产业化经营,达到增产、增收目的。唐竹香告诉记者,下一步她计划注册品牌,研发如蓝莓果酱、蓝莓饮料、蓝莓干等蓝莓深加工产品,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近年来,即墨区金口镇坚持“一村一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采取“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民发展十余个品种的蓝莓种植,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采摘,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Shuziren.Com All rights reserved.